揭开铁列克提事件的历史迷雾
揭开铁列克提事件的历史迷雾
1969年,中苏边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在当年3月东北边陲的珍宝岛战斗中,中国军队有效地打击了苏联的气焰,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参战的勇士们风光无限。然而在当年8月13日西北边陲的铁列克提战斗中,人们只知道是全部阵亡,战场情况无人知晓,甚至三个月前凤凰卫视专题片还是这样宣称,说1969年铁列克提边界冲突是我军一只巡逻分队中了苏军的埋伏,苦战三个小时全军覆灭全体牺牲,主要责任在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次要责任在外交部等等。我们的烈士,我们的几十名在战场厮杀的幸存者们,无声无息!这实际上是因为从新疆军区到塔城军分区各级都不敢也不想担战败的名声而故意吞吞吐吐、混淆视听而散布了三十年的官方说法。长期以来,国家对此事件只是公开我们是一个排的巡逻队,因全部阵亡,无人知道冲突细节,就连到底是牺牲了多少人、战斗地点在哪里都说不清,并把实际在600米外南侧掩护组牺牲的范进忠连长说成领队,700米外的中路掩护组杨政林副连长说成了指导员,回避营职裴映章带领巡逻组,这样能使外界认为我们是连里一个排的兵力行动,不是营行动。
全民上网的互联网时代,那些三十年前的老兵们自己也开始说了,终于揭开了铁列克提的历史迷雾。
2003年10月中旬,根据中哈边界协议和外交部指令,我铁列克提边防军有史以来,第二次到那个一直是属人家实际控制区的8.13战场履行国家主权——巡逻(第一次是69年8.13)。
2008年的8.13,由新疆军区决定,在当年的战场举行了庄严的烈士纪念碑揭碑仪式。碑文正视了历史,首次明载我们是100余人参战,并给予勇士们很高评价,还把当年的血腥战场命名为“忠勇山”。为此,沉默数十年的烈士亲人和参战幸存者终于有了盼头,为09年8.13自发举行铁列克提战斗四十周年纪念活动而四处奔忙;可万事俱备,生生地被新疆7.5事件无情地打破。
几十年来,813铁列克提战斗的参战者们是默默无闻的,现在要让人民看到他们,敬仰他们,记住他们。他们不容易!
1,战斗地点
不是在什么戈壁滩,而是在巴音布鲁克山正西的山丘高地。网上很多地图错误的把战场标在靠近阿拉山口的苏立40号界点的戈壁滩上。
从图上可以看到巴音布鲁克山的山脚下的“68年路”,那就是当时中苏双方重叠的巡逻道路,双方发生了很多肢体冲突,69年春夏逐渐升级到开枪射杀对方人员,最后导致了813铁列克提战斗。图上的棕色线是现在的中哈国界。
战场详细示意图与我方支援阵地、指挥所、预备队部署图:
战斗经过图,苏军边防军在无名高地围歼了我方的巡逻分队与中路支援组,标着那个“独立石”也是这场战斗的战场著名标志物。
哈方的战斗过程示意图:
在中哈划界后,2008年我国塔城地区与塔城军分区把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并在无名高地西侧立了“忠勇碑”,上面详述了我方一百多人与苏军三百多人的激战。现在是当地的重要的爱国主义革命历史教育旅游点。
2,战斗背景
1969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边防部队体制要作大的变动,将原塔城军分区直接领导的营、连级边防站,缩编为连、排级站(这个编制是草率的),并新成立边防独立营,分管各边防站。即塔城成立新疆军区边防独立第三营(代号303部队);托里、裕民成立新疆军区边防独立第四营(代号304部队);额敏、和丰成立新疆军区边防独立第五营(代号305部队)。
铁列克提边防站始建于1962年8月,该站管辖地段是中苏之间一片较大的争议地区。按1883年10月3日(光绪9年9月3日)中俄签订的《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规定,那个地区也是中国的领土。该条约明确规定“从郎库勒之野(在禾角以南)西北行,至莫敦巴尔鲁克旧卡伦……”。但苏联单方面将此段边界线改向东北行,在巴尔鲁山西则半山腰画了一条直线,占去我大片领土,因此双方形成争议。
从建站初期,我边防站就建立了巡逻制度,该站巡逻路线位于条约线我侧2公里远的地方,在苏图线西侧。这条巡逻线在禾角克距苏铁路线很近,最近地段只有几十米,对苏威胁很大,所以他们后来一再阻拦我方巡逻。我巡逻组去三至五人,他们就出动一个班;我们去一个班,他们就来一个排,手拉手组成人墙不让我通行。我们巡逻步行,他们就骑马来阻拦,我们骑马他们就开车来阻拦,我们开车巡逻,他就用推土机将我巡逻路推成一个一个的大槽子,让你无法通行。双方多次肩扛肩,推过来推过去,以至动用枪托,石头互相捣,只差没有开枪。这样的局面持续很长时间。
1969年6月10日,我塔斯提边防站的李永强排长(后任阿里军分区司令员)带7人,沿边境巡逻时发现苏军正在绑架农九师12团5连在边境放牧的牧民张成山,我巡逻人员向苏方发出警告,苏方置之不理,并将张成山拖至马背。我开枪射击,当场打死苏方两匹马,人员是否伤亡不清楚。我巡逻队撤回后,张成山的妻子孙龙珍赶来边境探望丈夫,被苏军打死,这就是6.10塔斯提事件。此后根据上级指示,南线边防站暂时停止巡逻。
8月初,根据总参和乌鲁木齐军区:逐渐恢复在争议地区巡逻的指示精神,塔城军分区向北疆军区,乌鲁木齐军区、总参、外交部上报了1969年8月13日在铁列克提巡逻预案,被批准。此次巡逻非同寻常,做了一些自卫还击的准备。由304边防营康友福营长、浦其武政委统一指挥。掩护队于凌晨5:30进入易遭敌袭击的巡逻地段潜伏,预备队在巴尔布鲁克山上提待命,巡逻队配备1挺班用机枪、两具40火箭筒、两枚枪榴弹、十几支冲锋枪、步枪和几十枚手榴弹,以及1部硅电台。
因边防体制在7月份刚刚变动,新上站的领导(连级)不知道巡逻路线的走向,于是决定由老领导(营级)带领新领导及有关人员沿线巡逻一次,这实际上也是新老领导交接班。时间选定在8月13日。原打算这一天邀请苏方边防代表到我巴克图进行会谈,将其领导调离岗位,以便苏难以下定决心,我乘机进行巡逻。之所以有记者,是因为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方没有在这一带组织这种规模的巡逻。因此就在此前两天,来自新华社、新影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的10名记者先后乘车前往铁列克提边防站。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动向也被苏方侦知,成为苏方预作准备的重要依据。这次巡逻准备了一个月时间,目的确实只是巡逻,但是由。由于边防斗争的复杂性,为了确保巡逻队的安全,除了巡逻队以外,我方还组织了掩护部队。
按习惯例,我历来邀苏会谈都是在当地时间10时进行,这一天也不例外。我方边防代表军分区副政委王新光同志按计划进行,当地10时准时乘车前往苏边防站搭门(苏国门),接苏前来我方进行会谈。当到达搭门时,边防代表巴申捷夫下车后气势汹汹对着我边防代表:“王新光,你的部队向我的部队开火了,我对此提出强烈抗议”。说罢皮包往腋窝下一夹扭头就走了。
王新光脑子还没转过来,只说:“哎!哎!说好的会谈你怎么不来了?!”
苏方也不理,上车油门一踏回去了。王新光只好乘车返回军分区,才知前方的情况,这时战斗已经结束。可见当时我们通信工具的落后情况。
3,战斗经过
3.1 近年出版的《裕民县志》对铁列克提事件的记载(塔城军分区裕民县人武部撰稿):
8月12日下午,苏军在其边防站西侧集结坦克、装甲车10余辆。
8月13日7-8时(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早2.5小时),苏军先后出动2架直升机侵入中国领空,沿边境低空侦察。
8时04分,苏军从39号界碑方向开出指挥车、装甲车、卡车多辆,步兵数十人,越过边界,深入中国境内月2公里,进至无名高地西侧。此时,由中国边防站副站长带领的小分队(11人),在边界中国一侧自北向南巡逻。
9时40分,当中国巡逻分队接近无名高地时,苏军阻止中国边防巡逻分队正常执勤。中国巡逻分队未予纠缠,继续行进。当至无名高地北侧,苏军突然开枪射击,2名战士被打伤。中国巡逻分队迅即进至无名高地及南侧小高地,与警戒分队(11人)回合。这时苏军向无名高地和位于695.5高地东南600米处的中国警戒哨位猛烈射击,巡逻分队又被打伤2人。
10时20分,中国巡逻、警戒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击退在3辆装甲车掩护下的数十名苏军进攻。不久苏军装甲车又掩护步兵从南侧向无名高地攻击,再次被中国边防分队击退。接着苏军又发动第三次进攻,装甲车从南北两个方向迂回到无名高地后侧,以猛烈炮火掩护步兵攻击,遭到中国边防战士的顽强抵抗,多次冲击被击退。中国边防战士因寡不敌众,战斗于13时30分结束。坚守无名高地及其南侧小高地的中国边防指战员25人及3名随军记者全部伤亡。苏军共出动装甲车10多辆,步兵300余人,有远距离火炮支援。
3.2 战斗部署
原计划我边防代表在巴克图开始会谈,铁列克提同时开始巡逻,但他们认为晚了易被苏方发现,于是将巡逻时间提前了。
我方的布置是:
巡逻组9人;
中路掩护组13人,5时30分进入无名高地掩护点;
左路掩护组20人,5时30分进入预定掩护位置;
右路掩护组17人,5点30时同时出发进入预定掩护点。
预备队36人,5时10分在前沿指挥所集结。
前沿指挥组(15人)带一个警卫班(12人)。
3.3 具体战斗经过
8月12日苏就有1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在以北地区隐蔽集结,13日晨当发现我行动后,8时40分有装甲车3辆,指挥车两辆,300多名武装军人即进入事先构筑好的阵地。
9时15分我巡逻组在原副站长裴映章同志的率领下出发巡逻。当他们还未到达边境巡逻线,苏直升机就在头上盘旋。巡逻队向指挥所报告,认为苏已发现我行动,请示改变巡逻计划。指挥部请示新疆军区,军区指示按原计划进行。巡逻组进入边境一线巡逻,苏开枪射击,巡逻组第二次报告苏已开枪。指挥部下令巡逻队继续前进。
那是一片开阔地,9时50分敌人轻重机枪一切开火。我巡逻组速向中路掩护组无名高地靠拢,与其汇合展开自卫还击。苏发现无名高地掩护人员,苏军步兵装甲车协同,反复冲击无名高地,被击退后改为使用车载火炮远距离射击。至正午12时许,苏军装甲车开上无名高地。其间,我军的掩护组曾经试图接近无名高地增援,但因被苏军火力压制而行动未果。据称,苏军是到15时30分才完全占领的无名高地,此前于14时30分停止了射击。也就是说,至少在12时到14时期间,无名高地上仍有剩余的个别战士(据其他分队观察,11时左右,无名高地上就仅剩下我方“几个人”而已)在做最后的抵抗。
战斗中前沿指挥所请求乌鲁木齐军区重火力支援,上级指示“坚持到晚上九点,炮兵部队就能赶到”。在我无名高地部队遭到重创后,北路掩护组副连长肖发刚带领的预备队发起了3次进攻,营政委蒲齐武命令肖副连长一定要炸掉苏军装甲车,肖连长向敌冲击时,右腿中弹,苏军火力密集猛烈,我军无法接近苏军。
巡逻组和无名高地掩护组的20人,除两名重伤被俘,其余人员全部牺牲。其中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像记者温炳林和战士袁国孝受重伤被苏俘到苏境内,记者躺在担架上挣扎着对刚刚苏醒的袁国孝说:“小伙子,要坚强,胜利属于我们。”记者因失血过多,苏又没有及时抢救,壮烈牺牲。躺在担架上的袁国孝,是在无名高地上被苏军炮弹掀起的一块石头砸在头上当场昏迷不醒,被苏军抬到火车站方才苏醒过来。这个今春才入伍的河南藉新兵很坚强,在苏方什么也不说,甚至连自已的姓名也改叫李道致。 9月上旬苏联总理科希金访越问越南,13日在北京与周恩来总理就缓和边境局势双方达成谅解。9月22日苏方才将袁国孝通过巴克图会晤交回我方。我方很多群众,到国门热烈欢迎袁国孝回到祖国的怀抱。 遗憾的是袁复员回乡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乡亲们说他是叛徒,为什么其它人都死了,你一个人活着回来了,这不是叛徒是什么!?他受到当地群众不应有对待,72年又找到塔城军分区出据,证明他是一个好同志,被虏后没有出卖灵魂,没有给敌人提供任何资料。再说一个当了半年的新兵又知道多少秘密。
经过多次交涉,苏方同意9月18日将19名中国军人的遗体就地交还我方。在移交现场,苏还说在不远的石头山上还有我方两名军人尸体,但我到现场只见一具尸体。9月19日,苏将中国军人遗体装入棺材移交我方,我方将遗体转入我自备的棺材全部运回,苏方棺材就地烧毁。这些烈士遗体大都安葬在托里县烈士陵园,还有几个安葬在塔城烈士陵园。
3.4 教训
这次战斗我方伤亡40多人,其中牺牲29人(战场直接牺牲28人)。铁列克提战斗是一个失败的战斗,有许多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铁列克提战斗失利,我认为除了敌我军力和武器装备的悬殊外,军区的指挥失误是主要原因。
从兵力来说苏军投入300多人,明显的优势。我方连预备队在内总共才95人,除去3个随军记者,战斗人员才92人,还不如敌人的三分之一,是明显的劣势。从装备来说,苏军投入直升飞机、坦克、装甲车和各种火炮和轻重机枪,我军装备只有半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40火箭筒和刚刚研制的枪榴弹,没有一件重武器。敌人的重机枪和炮火,可以在远距离封锁我预备队,我们的轻武器够不上。指挥组和预备队的人们干着急,眼巴巴地看着敌人消灭我无名高地的战友。
地形地物上对我不利。在光秃秃的小山顶上,既无工事掩体,也无草木遮挡伪装,完全暴露在敌人直升机的视线之下。兵力配备上也不够合理,我左右翼掩护组距离太远,火力不能互相支援;预备队也太靠后,起码应该考虑到万一不行也能相互支援,或火力支援掩护撤出战斗。
苏军在战斗中没有出动坦克,而是BTR-60装甲车。可惜我军连这个薄皮大馅的装备也没能顶住。所以说应该深刻总结的教训很多。BTR-60的重机枪的射程就超过2000米,把我们的支援部队远远地挡在了一边,无法靠近。
战后塔城军分区总结战况,认为是没有重武器(主要是反坦克炮),才导致战斗失利。随后,军分区组建了炮兵部队。如果是有主动出击的安排,不会不总结汲取珍宝岛的经验的,这次交火,是以卵击石。再说,当时沿边界埋设一些反坦克地雷还是可以做到的(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时,为防止苏联从西线牵制我方,塔城防区沿中苏边境埋设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这种被动的防御措施,也是有一定作用的),结果,这些准备都没有。
这场战斗策划部署的上级机关首长轻敌麻痹,丧失警惕。珍宝岛事件后对苏联要在新疆寻机报复缺乏应有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当时我军的侦察手段太落后,不能及时掌握苏军在浅近前沿边防站调动和兵力准备的情报;我军装备落后,克敌的手段不足;战斗指挥缺乏敌变我变,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
塔城军分区司令员与参谋长都没有直接参与指挥体系,而是由大军区副司令直接指挥到边防营。对比珍宝岛战斗,也是由大军区分管边防的副司令(肖全夫、46军抗美援朝时的军长)指挥,在两年前就调集23军与46军的军、师、团三级侦察分队在边防一线直接与苏联边防军对抗,在69年3月的战斗部署更是用野战军精锐部队为主参战,边防站站长带队。
还有个现象,参战的100来人没有一名指导员、副指导员。参军五个月的新兵倒是有好几个。不清楚这么选派人员有什么说道。
4,参战幸存者与牺牲者、指挥员名单
铁列克提战斗目前查得的幸存者名单(含战时赶到和留守计101人)
说明:参战人员绝大多数系60天前、20天前和8月12日下午从三个不同部队抽来,老(边防)站的不多,因而很多相互不熟悉。遗漏的参战幸存者请老战友们继续补充,不准确的请纠正。人员位置从主战场无名高地,到各掩护组、预备队、营前指等的前后顺序排列。其中河南省商丘柘城县参军到塔城军分区而参战的共38人,牺牲9人,幸存29人。
全民上网的互联网时代,那些三十年前的老兵们自己也开始说了,终于揭开了铁列克提的历史迷雾。
2003年10月中旬,根据中哈边界协议和外交部指令,我铁列克提边防军有史以来,第二次到那个一直是属人家实际控制区的8.13战场履行国家主权——巡逻(第一次是69年8.13)。
2008年的8.13,由新疆军区决定,在当年的战场举行了庄严的烈士纪念碑揭碑仪式。碑文正视了历史,首次明载我们是100余人参战,并给予勇士们很高评价,还把当年的血腥战场命名为“忠勇山”。为此,沉默数十年的烈士亲人和参战幸存者终于有了盼头,为09年8.13自发举行铁列克提战斗四十周年纪念活动而四处奔忙;可万事俱备,生生地被新疆7.5事件无情地打破。
几十年来,813铁列克提战斗的参战者们是默默无闻的,现在要让人民看到他们,敬仰他们,记住他们。他们不容易!
1,战斗地点
不是在什么戈壁滩,而是在巴音布鲁克山正西的山丘高地。网上很多地图错误的把战场标在靠近阿拉山口的苏立40号界点的戈壁滩上。
从图上可以看到巴音布鲁克山的山脚下的“68年路”,那就是当时中苏双方重叠的巡逻道路,双方发生了很多肢体冲突,69年春夏逐渐升级到开枪射杀对方人员,最后导致了813铁列克提战斗。图上的棕色线是现在的中哈国界。
战场详细示意图与我方支援阵地、指挥所、预备队部署图:
战斗经过图,苏军边防军在无名高地围歼了我方的巡逻分队与中路支援组,标着那个“独立石”也是这场战斗的战场著名标志物。
哈方的战斗过程示意图:
在中哈划界后,2008年我国塔城地区与塔城军分区把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并在无名高地西侧立了“忠勇碑”,上面详述了我方一百多人与苏军三百多人的激战。现在是当地的重要的爱国主义革命历史教育旅游点。
2,战斗背景
1969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边防部队体制要作大的变动,将原塔城军分区直接领导的营、连级边防站,缩编为连、排级站(这个编制是草率的),并新成立边防独立营,分管各边防站。即塔城成立新疆军区边防独立第三营(代号303部队);托里、裕民成立新疆军区边防独立第四营(代号304部队);额敏、和丰成立新疆军区边防独立第五营(代号305部队)。
铁列克提边防站始建于1962年8月,该站管辖地段是中苏之间一片较大的争议地区。按1883年10月3日(光绪9年9月3日)中俄签订的《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规定,那个地区也是中国的领土。该条约明确规定“从郎库勒之野(在禾角以南)西北行,至莫敦巴尔鲁克旧卡伦……”。但苏联单方面将此段边界线改向东北行,在巴尔鲁山西则半山腰画了一条直线,占去我大片领土,因此双方形成争议。
从建站初期,我边防站就建立了巡逻制度,该站巡逻路线位于条约线我侧2公里远的地方,在苏图线西侧。这条巡逻线在禾角克距苏铁路线很近,最近地段只有几十米,对苏威胁很大,所以他们后来一再阻拦我方巡逻。我巡逻组去三至五人,他们就出动一个班;我们去一个班,他们就来一个排,手拉手组成人墙不让我通行。我们巡逻步行,他们就骑马来阻拦,我们骑马他们就开车来阻拦,我们开车巡逻,他就用推土机将我巡逻路推成一个一个的大槽子,让你无法通行。双方多次肩扛肩,推过来推过去,以至动用枪托,石头互相捣,只差没有开枪。这样的局面持续很长时间。
1969年6月10日,我塔斯提边防站的李永强排长(后任阿里军分区司令员)带7人,沿边境巡逻时发现苏军正在绑架农九师12团5连在边境放牧的牧民张成山,我巡逻人员向苏方发出警告,苏方置之不理,并将张成山拖至马背。我开枪射击,当场打死苏方两匹马,人员是否伤亡不清楚。我巡逻队撤回后,张成山的妻子孙龙珍赶来边境探望丈夫,被苏军打死,这就是6.10塔斯提事件。此后根据上级指示,南线边防站暂时停止巡逻。
8月初,根据总参和乌鲁木齐军区:逐渐恢复在争议地区巡逻的指示精神,塔城军分区向北疆军区,乌鲁木齐军区、总参、外交部上报了1969年8月13日在铁列克提巡逻预案,被批准。此次巡逻非同寻常,做了一些自卫还击的准备。由304边防营康友福营长、浦其武政委统一指挥。掩护队于凌晨5:30进入易遭敌袭击的巡逻地段潜伏,预备队在巴尔布鲁克山上提待命,巡逻队配备1挺班用机枪、两具40火箭筒、两枚枪榴弹、十几支冲锋枪、步枪和几十枚手榴弹,以及1部硅电台。
因边防体制在7月份刚刚变动,新上站的领导(连级)不知道巡逻路线的走向,于是决定由老领导(营级)带领新领导及有关人员沿线巡逻一次,这实际上也是新老领导交接班。时间选定在8月13日。原打算这一天邀请苏方边防代表到我巴克图进行会谈,将其领导调离岗位,以便苏难以下定决心,我乘机进行巡逻。之所以有记者,是因为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方没有在这一带组织这种规模的巡逻。因此就在此前两天,来自新华社、新影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的10名记者先后乘车前往铁列克提边防站。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动向也被苏方侦知,成为苏方预作准备的重要依据。这次巡逻准备了一个月时间,目的确实只是巡逻,但是由。由于边防斗争的复杂性,为了确保巡逻队的安全,除了巡逻队以外,我方还组织了掩护部队。
按习惯例,我历来邀苏会谈都是在当地时间10时进行,这一天也不例外。我方边防代表军分区副政委王新光同志按计划进行,当地10时准时乘车前往苏边防站搭门(苏国门),接苏前来我方进行会谈。当到达搭门时,边防代表巴申捷夫下车后气势汹汹对着我边防代表:“王新光,你的部队向我的部队开火了,我对此提出强烈抗议”。说罢皮包往腋窝下一夹扭头就走了。
王新光脑子还没转过来,只说:“哎!哎!说好的会谈你怎么不来了?!”
苏方也不理,上车油门一踏回去了。王新光只好乘车返回军分区,才知前方的情况,这时战斗已经结束。可见当时我们通信工具的落后情况。
3,战斗经过
3.1 近年出版的《裕民县志》对铁列克提事件的记载(塔城军分区裕民县人武部撰稿):
8月12日下午,苏军在其边防站西侧集结坦克、装甲车10余辆。
8月13日7-8时(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早2.5小时),苏军先后出动2架直升机侵入中国领空,沿边境低空侦察。
8时04分,苏军从39号界碑方向开出指挥车、装甲车、卡车多辆,步兵数十人,越过边界,深入中国境内月2公里,进至无名高地西侧。此时,由中国边防站副站长带领的小分队(11人),在边界中国一侧自北向南巡逻。
9时40分,当中国巡逻分队接近无名高地时,苏军阻止中国边防巡逻分队正常执勤。中国巡逻分队未予纠缠,继续行进。当至无名高地北侧,苏军突然开枪射击,2名战士被打伤。中国巡逻分队迅即进至无名高地及南侧小高地,与警戒分队(11人)回合。这时苏军向无名高地和位于695.5高地东南600米处的中国警戒哨位猛烈射击,巡逻分队又被打伤2人。
10时20分,中国巡逻、警戒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击退在3辆装甲车掩护下的数十名苏军进攻。不久苏军装甲车又掩护步兵从南侧向无名高地攻击,再次被中国边防分队击退。接着苏军又发动第三次进攻,装甲车从南北两个方向迂回到无名高地后侧,以猛烈炮火掩护步兵攻击,遭到中国边防战士的顽强抵抗,多次冲击被击退。中国边防战士因寡不敌众,战斗于13时30分结束。坚守无名高地及其南侧小高地的中国边防指战员25人及3名随军记者全部伤亡。苏军共出动装甲车10多辆,步兵300余人,有远距离火炮支援。
3.2 战斗部署
原计划我边防代表在巴克图开始会谈,铁列克提同时开始巡逻,但他们认为晚了易被苏方发现,于是将巡逻时间提前了。
我方的布置是:
巡逻组9人;
中路掩护组13人,5时30分进入无名高地掩护点;
左路掩护组20人,5时30分进入预定掩护位置;
右路掩护组17人,5点30时同时出发进入预定掩护点。
预备队36人,5时10分在前沿指挥所集结。
前沿指挥组(15人)带一个警卫班(12人)。
3.3 具体战斗经过
8月12日苏就有1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在以北地区隐蔽集结,13日晨当发现我行动后,8时40分有装甲车3辆,指挥车两辆,300多名武装军人即进入事先构筑好的阵地。
9时15分我巡逻组在原副站长裴映章同志的率领下出发巡逻。当他们还未到达边境巡逻线,苏直升机就在头上盘旋。巡逻队向指挥所报告,认为苏已发现我行动,请示改变巡逻计划。指挥部请示新疆军区,军区指示按原计划进行。巡逻组进入边境一线巡逻,苏开枪射击,巡逻组第二次报告苏已开枪。指挥部下令巡逻队继续前进。
那是一片开阔地,9时50分敌人轻重机枪一切开火。我巡逻组速向中路掩护组无名高地靠拢,与其汇合展开自卫还击。苏发现无名高地掩护人员,苏军步兵装甲车协同,反复冲击无名高地,被击退后改为使用车载火炮远距离射击。至正午12时许,苏军装甲车开上无名高地。其间,我军的掩护组曾经试图接近无名高地增援,但因被苏军火力压制而行动未果。据称,苏军是到15时30分才完全占领的无名高地,此前于14时30分停止了射击。也就是说,至少在12时到14时期间,无名高地上仍有剩余的个别战士(据其他分队观察,11时左右,无名高地上就仅剩下我方“几个人”而已)在做最后的抵抗。
战斗中前沿指挥所请求乌鲁木齐军区重火力支援,上级指示“坚持到晚上九点,炮兵部队就能赶到”。在我无名高地部队遭到重创后,北路掩护组副连长肖发刚带领的预备队发起了3次进攻,营政委蒲齐武命令肖副连长一定要炸掉苏军装甲车,肖连长向敌冲击时,右腿中弹,苏军火力密集猛烈,我军无法接近苏军。
巡逻组和无名高地掩护组的20人,除两名重伤被俘,其余人员全部牺牲。其中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像记者温炳林和战士袁国孝受重伤被苏俘到苏境内,记者躺在担架上挣扎着对刚刚苏醒的袁国孝说:“小伙子,要坚强,胜利属于我们。”记者因失血过多,苏又没有及时抢救,壮烈牺牲。躺在担架上的袁国孝,是在无名高地上被苏军炮弹掀起的一块石头砸在头上当场昏迷不醒,被苏军抬到火车站方才苏醒过来。这个今春才入伍的河南藉新兵很坚强,在苏方什么也不说,甚至连自已的姓名也改叫李道致。 9月上旬苏联总理科希金访越问越南,13日在北京与周恩来总理就缓和边境局势双方达成谅解。9月22日苏方才将袁国孝通过巴克图会晤交回我方。我方很多群众,到国门热烈欢迎袁国孝回到祖国的怀抱。 遗憾的是袁复员回乡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乡亲们说他是叛徒,为什么其它人都死了,你一个人活着回来了,这不是叛徒是什么!?他受到当地群众不应有对待,72年又找到塔城军分区出据,证明他是一个好同志,被虏后没有出卖灵魂,没有给敌人提供任何资料。再说一个当了半年的新兵又知道多少秘密。
经过多次交涉,苏方同意9月18日将19名中国军人的遗体就地交还我方。在移交现场,苏还说在不远的石头山上还有我方两名军人尸体,但我到现场只见一具尸体。9月19日,苏将中国军人遗体装入棺材移交我方,我方将遗体转入我自备的棺材全部运回,苏方棺材就地烧毁。这些烈士遗体大都安葬在托里县烈士陵园,还有几个安葬在塔城烈士陵园。
3.4 教训
这次战斗我方伤亡40多人,其中牺牲29人(战场直接牺牲28人)。铁列克提战斗是一个失败的战斗,有许多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铁列克提战斗失利,我认为除了敌我军力和武器装备的悬殊外,军区的指挥失误是主要原因。
从兵力来说苏军投入300多人,明显的优势。我方连预备队在内总共才95人,除去3个随军记者,战斗人员才92人,还不如敌人的三分之一,是明显的劣势。从装备来说,苏军投入直升飞机、坦克、装甲车和各种火炮和轻重机枪,我军装备只有半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40火箭筒和刚刚研制的枪榴弹,没有一件重武器。敌人的重机枪和炮火,可以在远距离封锁我预备队,我们的轻武器够不上。指挥组和预备队的人们干着急,眼巴巴地看着敌人消灭我无名高地的战友。
地形地物上对我不利。在光秃秃的小山顶上,既无工事掩体,也无草木遮挡伪装,完全暴露在敌人直升机的视线之下。兵力配备上也不够合理,我左右翼掩护组距离太远,火力不能互相支援;预备队也太靠后,起码应该考虑到万一不行也能相互支援,或火力支援掩护撤出战斗。
苏军在战斗中没有出动坦克,而是BTR-60装甲车。可惜我军连这个薄皮大馅的装备也没能顶住。所以说应该深刻总结的教训很多。BTR-60的重机枪的射程就超过2000米,把我们的支援部队远远地挡在了一边,无法靠近。
战后塔城军分区总结战况,认为是没有重武器(主要是反坦克炮),才导致战斗失利。随后,军分区组建了炮兵部队。如果是有主动出击的安排,不会不总结汲取珍宝岛的经验的,这次交火,是以卵击石。再说,当时沿边界埋设一些反坦克地雷还是可以做到的(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时,为防止苏联从西线牵制我方,塔城防区沿中苏边境埋设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这种被动的防御措施,也是有一定作用的),结果,这些准备都没有。
这场战斗策划部署的上级机关首长轻敌麻痹,丧失警惕。珍宝岛事件后对苏联要在新疆寻机报复缺乏应有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当时我军的侦察手段太落后,不能及时掌握苏军在浅近前沿边防站调动和兵力准备的情报;我军装备落后,克敌的手段不足;战斗指挥缺乏敌变我变,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
塔城军分区司令员与参谋长都没有直接参与指挥体系,而是由大军区副司令直接指挥到边防营。对比珍宝岛战斗,也是由大军区分管边防的副司令(肖全夫、46军抗美援朝时的军长)指挥,在两年前就调集23军与46军的军、师、团三级侦察分队在边防一线直接与苏联边防军对抗,在69年3月的战斗部署更是用野战军精锐部队为主参战,边防站站长带队。
还有个现象,参战的100来人没有一名指导员、副指导员。参军五个月的新兵倒是有好几个。不清楚这么选派人员有什么说道。
4,参战幸存者与牺牲者、指挥员名单
铁列克提战斗目前查得的幸存者名单(含战时赶到和留守计101人)
说明:参战人员绝大多数系60天前、20天前和8月12日下午从三个不同部队抽来,老(边防)站的不多,因而很多相互不熟悉。遗漏的参战幸存者请老战友们继续补充,不准确的请纠正。人员位置从主战场无名高地,到各掩护组、预备队、营前指等的前后顺序排列。其中河南省商丘柘城县参军到塔城军分区而参战的共38人,牺牲9人,幸存29人。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