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神州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项羽字符藏宝之谜

向下

项羽字符藏宝之谜 Empty 项羽字符藏宝之谜

帖子 由 野马狂飙 周二 六月 24, 2014 5:10 pm

2007年夏天,浙江绍兴县草湾山上来了不少外乡人,他们似乎在山上寻找着什么。这个现象让当地人倍感担忧,难道世代保守的秘密已经被泄漏出去了吗?

草湾山名不见经传,把人们吸引到草湾山的是张由匿名作者发布在互联网上的照片,照片中的石头上有一幅似图非图、似字非字的石刻痕迹。当地人说石头上的那幅图案其实是藏宝图,谁能破解这幅图就意味着找到了价值连城的宝贝。如果这真是一张藏宝图,那这图是何人所刻?藏的又为何物?是否已经被人发现?

地处浙江省绍兴县的草湾山,海拔大概70米,东西长400余米。自从上世纪60年代起当地开始封山育林,草湾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灌木林,道路基本上被全部掩盖。在草湾山的山顶上有一片空地,匿名作者发布在互联网上的那张照片,就是在这片空地的一块石头上拍摄的。

眼前的大石长约3米,宽约2米,深陷在泥土中,而所谓的“藏宝图”是由横、竖两种笔画结构组成的一个类似文字的图案,这个字符雕刻的深度大约有8厘米左右,笔画横直,形状方正,显然为人工雕琢,像是用利器一下一下刻到大石上的。但整个字符的表面已很粗糙,各个笔画的边角已变得十分光滑。

对于这个图案是什么,当地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说像两把椅子,有人说像古代的钥匙。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来对于这字符的形态来说,一千个人看会有一千种解释方法;其中的内涵恐怕只有作者本人最清楚。但这块石头上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当地村民说这个图案的作者在历史上可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原来就是在这边起兵,操练兵马,石头上的坑就是他用枪刻的。

难道“藏宝图”的始作俑者就是秦朝末年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吗?当地人凭什么跨越两千年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呢?项羽当年又藏了什么宝贝呢?

据项里村百姓讲,两千多年前项羽与他的叔父项梁在项里村一带隐居,得到当地村民照顾。此后项羽募集八千江东子弟在附近练兵,铸十二面金锣日夜操练,金锣质地80%为金,20%为铜,锣大如轮。起兵前夜,项羽为报答村民,命士兵在附近连夜埋下十二面金锣,并在草湾山上刻下指引找到那十二面金锣的藏宝图,希望日后村民遇到难处时再去寻找。

但是项羽藏宝的故事来源于当地百姓世代口口相传,并无详实的文字记载。要想证明藏宝图的真实性,首先要找到可靠的证据证明当年项羽确实在项里村附近活动过。在绍兴县越国文化博物馆,史学研究员在一本《康熙会稽县志》上为我们找到了一段文字记载:“项梁、项籍杀会稽首殷通,举兵于会稽。”这里所说的会稽就在绍兴附近,而项籍就是项羽本人。两千年前项羽和他叔叔项梁杀了会稽县首领殷通,起义造反。

看来百姓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同时村里几位老者说“项里村”的村名也是根据项羽而起的,不仅如此,项里村内还修建了一座项羽庙,当地百姓尊称他为项羽菩萨。据说这一习俗已延续了几百年。为项羽修庙,这在全国各地也是屈指可数的。种种迹象表明,项里村与西楚霸王项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

难道草湾山上的神秘图案真的是一幅藏宝图吗?破解了它就能找到两千年前项羽藏下的十二面金锣吗?但是要想从藏宝图人手找到十二面金锣这个难度有点大,草湾山上的藏宝图也吸引了不少媒体和专家学者试图破解这神秘的图案,但都无功而返。从金锣方面来讲,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能做出黄金含量在80%,并且大如车轮的锣吗?锣大如轮的“轮”又是什么尺寸呢?

自1973年以来在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了大量的战车,相当一部分战车车轮的直径在1.4米左右,如果说锣大如轮,那么项羽当年埋藏的十二面金锣,每一面金锣的直径也应该在1.4米左右,这么大尺寸的锣即使是在今天也是比较少见的。在河北省张家口怀涞县锣厂,人们还真见到了大如车轮的锣。河北省张家口怀涞县锣厂厂长张全福的祖辈就是做锣的高手,在锣厂的产品展厅中摆放着尺寸大小各异、多种用途的铜锣,并且这种大如车轮的铜锣除了用在交响乐团演奏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功能。据张全福讲,锣还是船上无线通讯失效时的一个求援工具,锣的声音比较长,起码可以传到2公里以外,附近经过的船只很容易听到并赶来搭救。

铜锣的中央部分略高,它的大小、厚薄与锣的面积比例决定锣的音调的高低,低频锣发出的沉闷声音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当年项羽铸十二面金锣目的就是利用锣声操练军队,但是张厂长对于秦朝末年锣的制造水平产生了怀疑。张厂长认为,根据当时的工艺做到直径1.4米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一个直径1.4米的锣大概有一百五六十斤,如果当时仅仅靠抡大锤来完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许多人以为铜锣是铸造出来的,其实铜锣原始的加工工艺是用铁锤敲出来的,现代化的生产普遍采用了空气锤,现在铜锣的直径最大可以加工到1.5米左右。张厂长认为秦代末年的加工工艺,锣的直径最多也不过七八十公分而已。

项羽埋藏十二面金锣这个传说最让张厂长怀疑的不单是制作工艺,最大疑点是锣的含金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如果将红铜和锡按一定配方熔炼,就会得到响铜。闻名世界的曾侯乙编钟就是用响铜铸造而成的。铜锣之所以能敲响,也是因为它是用铜和锡的合金加工而成的。

张全福说,祖传铜锣的配方是铜占77.5%,锡占22.5%,这个配方一直延续至今。如果是80%的金加20%的铜,这个锣就不会响了,而且会特别软。由于黄金的硬度很低,含金量达到80%,锣就敲不响了,它也就失去了练兵传递信号的作用。难道西楚霸王当年给项里村百姓留下的不是金锣,而是十二面直径不到1米的铜锣吗?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张所长认为,从史料记载上看,西楚霸王项羽根本不知道锣是什么东西。张所长说,在宋朝陈阳《乐书》记载中才第一次出现现代的“锣”字,这个时候锣是作为部队常用的一种器皿。根据陈阳《乐书》记载,锣在白天就是部队做饭用的锅,相当于我们老百姓摊煎饼用的平底锅。

从传说中十二面大如车轮的金锣,到不足1米的青铜锣,最终得知项羽那个年代竟然根本不可能有锣这种器物,这样一个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始料不及,那么当年项羽用什么指挥部队传递信号呢?

中国古代有一个词,叫做“击鼓鸣金”。指挥部队的有两件信号型乐器,部队向前冲锋的时候是用鼓,撤退的时候是用金。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和考古发现,金指的是錞于。中国古代战争题材的影视资料有很多,錞于却从来没有出现在影视剧的画面中,但在湖南省张家界博物馆中却有一尊战国青铜—一虎钮罅于,它是张家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属于国家—级文物。

这尊战国青铜罅于重4.4公斤,高42厘米,椭圆盘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缩,呈椭圆柱型,中空。顶部中央铸有一只老虎,虎耳目清晰、张口露齿,尾巴微翘、末端卷曲,造型栩栩如生。虎钮錞于的壁比较厚,敲击它时发出的低沉声音能传出很远的距离,项羽鸣金收兵敲击的就是錞于。

但是罅于和金锣两者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传说中项羽的藏宝是十二面金锣而不是錞于呢?音乐研究所专家的一席话点破了其中的奥秘。

试想一下,当地老百姓没有考古知识,完全想象不到罅于会是什么东西,如果要让这个故事口口相传代代流传下去,就要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于是,讲故事的人就用另一个响器的名字代替了錞于,也就是锣。所以,传说中的锣指的是相当于锣的响器——錞于,而不是我们今天的锣。

这样的结果真的有些意料之外,假设西楚霸王项羽当年在草湾山埋了宝贝刻了藏宝图,那也不会是十二面金锣,只能是十二个青铜罅于,但这只是一个假设。而民间对于那张藏宝图的解释方法却越来越多,有人怀疑这不是一张完整的图,在山上还有另外一张或者几张,还有人猜测图里暗含八卦玄机,总之是五花八门,什么说法都有。当地政府计划将对草湾山进行一次考察,我们也希望能早日解开项羽藏宝图之谜。

野马狂飙
野马狂飙

帖子数 : 11
注册日期 : 14-06-1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